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要从辅食添加就开始,不仅要训练宝宝奶瓶规律饮食,给宝宝创造安静的饮食环境,还要在固定的饮食地点进食。那么,鹿小小母婴用品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究竟要怎么做呢?婴儿用奶瓶喂养正确方法是怎样的呢?
婴儿用奶瓶喂养正确方法有哪些?如果宝宝拒绝吃饭,父母不要强迫他进食,不能将吃饭变为一场战争。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了解他不愿意进食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吃太多零食,妈妈就要控制他的零食摄取量了,到正常进餐之前,不让他吃任何零食。如果是因为贪玩或被某一事物吸引而不愿意吃饭,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
10~12个月的宝宝颈部和背部的肌肉已经明显成熟,能够稳稳地坐在专属的婴儿高背椅上,手和嘴的配合协调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已经具备了自己进食的基本能力。此时,妈妈可以为宝宝准备专属座椅和婴幼儿专用的奶瓶餐具,创造宝宝自己进食的环境,鼓励宝宝自己进食。
在宝宝自己进食的过程中,爸爸妈妈要有耐心,如果宝宝能够顺利完成,不仅锻炼了宝宝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增强宝宝的自信心。妈妈还可以邀请宝宝到餐桌上和家人共同进餐,大家一起享受美食,宝宝会受到感·染,从而增加食欲。在进餐时,注意不要让他成为全桌人关注的中心。
如何应对宝宝的挑食、厌食经过前一阶段的辅食喂养,这一阶段的宝宝表达自我的意识更加强烈了,尤其是在饭桌上。有些宝宝对妈妈精心制作的辅食挑三拣四:只吃某一样食物,或者只吃几口就拒绝再吃。整个饭桌就像是一场以妈妈和宝宝为主角展开的持久战。妈妈常在喂食时使出浑身解数,就为了宝宝能多吃两口,保证营养均衡,婴儿奶瓶使宝宝健康成长。其实,宝宝挑食与妈妈喂养方法有很大关系,妈妈们不妨试试下面这些方法,及时纠正宝宝的挑食、厌食行为。
丰富食物种类
鹿小小母婴用品为宝宝准备辅食的时候,妈妈应经常变换辅食的种类和口味。不同口味和颜色的辅食,能够从视觉和味觉上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提高进食的兴趣。如果每天都是同样的食物,即使是人也会因每天一成不变的食物而感到厌烦。相反,如果妈妈在菜色和口感上多做一些改变,不仅能满足宝宝的营养添加需求,还能提高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宝宝每餐食物种类以2~3种为宜,这样不仅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还有益于消化和吸收。
及时鼓励和表扬
任何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鼓励。父母的夸奖和鼓励,不仅可以激励宝宝下一次吃饭时好好表现,还能培养他的自信心。当宝宝在饭桌上有不错的表现时,妈妈一定要及时表扬他。在以后进餐的时候,妈妈还可以以某一次宝宝的良好表现作为范例来激励宝宝,甚至还可以用比赛的形式来鼓励宝宝进餐。
父母要做好榜样
偏食不是天生的,很多宝宝都是因受家人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造成的。例如,父母对某一种蔬菜或水果表现出不喜欢甚至厌恶的情绪,那么,宝宝会在父母的影响下也讨厌这种蔬菜水果。因此,培养宝宝不挑食的饮食习惯,首先父母在饭桌上不要挑食,以免给宝宝造成某些菜不好吃的印象。其次,如果父母想让宝宝喜欢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自己也要喜欢并吃这些食物,在饭桌上给宝宝树立好的榜样。
控制宝宝的零食
吃饭前要控制好宝宝的零食摄取量,特别是在饭前1小时内。因为零食吃多了,会影响宝宝正餐时的食欲。虽然控制宝宝饭前的零食是必需的,但并不是说要禁止宝宝吃零食,这样往往容易引起反效果。在正常饮食之间添加零食喂养的宝宝比只吃正餐的宝宝在营养方面会更均衡一些。妈妈需要做的是正确地引导宝宝的零食时间、控制零食的摄取量、制定健康的零食方案。
不要逼迫进食
很多父母以宝宝的健康为目的,从经验出发,经常逼迫孩子再多吃一口。其实,宝宝食量时大时小是很正常的,不应以宝宝哪次吃得多作为宝宝进食的标准。逼迫进食不仅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营养不良,还容易伤害宝宝的心理健康,对进食产生恐惧感,如:有些宝宝可能会因为逼迫进食而造成看到食物就呕吐的现象。正确的喂食方法是:用几天的时间仔细观察宝宝的日均进食量,如果宝宝的进食量在平均值附近,身高体重也正常,就说明宝宝的生长发育正常,妈妈就不用为宝宝某天吃得少而担心着急。
用婴儿奶瓶饮食调理宝宝的体质
宝宝的体质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调养而决定。先天的条件与妈妈体质和孕育时的营养补充等各方面有关,后天调养则与生活环境、季节气候、食物调养、运动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婴儿用奶瓶喂养正确方法饮食调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父母容易掌控的。出生时体质较好的宝宝,会因为喂养不当而使体质变弱,而先天不足的宝宝,如果在后天的喂养中,能够调理得当,体质也会逐渐增强,因此,家长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对宝宝的体质强弱有很重要的作用。
宝宝的体质分为以下几种,家长可针对宝宝的体质进行调整。
健康型体质:健康型体质的宝宝身体壮实、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胃口好、大小便规律。婴儿奶瓶饮食调养的原则是保证食物多样化和营养均衡。
寒型体质:寒型体质的宝宝形寒肢冷、面色苍白、不爱说话、胃口不好,吃生冷食物后容易腹泻。饮食调养原则是温养胃脾,妈妈可多给宝宝吃如羊肉、牛肉、鸡肉、核桃、桂圆等性温的食物,不要给宝宝食用西瓜、冬瓜等寒凉的食品。
热型体质:热型体质的宝宝形体壮实、面赤唇红、畏热喜凉、口渴多饮、烦躁易怒、胃口欠佳且大便易秘结。这一类型的宝宝易患咽喉炎,外感后容易发高热。饮食调理的原则应以清热为主,要多吃性寒凉的食物,如苦瓜、冬瓜、白萝卜、绿豆、芹菜、鸭肉、梨、西瓜等。
虚弱体质:虚型体质的宝宝的特征为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神疲乏力、不爱活动、汗多、胃口差、大便稀溏。此类宝宝易患贫血和反复呼吸道感·染,饮食调养的原则是气血双补,要多吃羊肉、鸡肉、牛肉、海参、虾蟹、黑木耳、核桃、桂圆等。不要给宝宝食用苦寒生冷食品,如苦瓜、绿豆等。
湿型体质:湿型体质宝宝的特征为爱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形体多肥胖、动作迟缓、大便稀溏。饮食调养原则以健脾运湿、化痰为主,可以多给宝宝吃高梁、扁豆、海带、白萝卜、鲫鱼、橙等食物。不要给宝宝食用甜腻酸涩的食物,如石榴、蜂蜜、红枣、糯米、冰镇饮料等。
根据季节给宝宝添加辅食一年四季,气候各有不同,有春暖、夏热、秋燥、冬寒之特点,宝宝的饮食也要根据季节的轮换而进行适当调整。
春季,气候由寒转暖,万物复生,是传染病和咽喉病易发季节,在饮食上应清温平淡,主食可选用粳米、小米、赤小豆等,牛肉、羊肉、鸡肉等副食品不宜过多。春季蔬菜品种增多,除应多选择绿叶蔬菜如小白菜、油菜、菠菜等外,还应给宝宝吃些白萝卜汁、凉拌白萝卜丝等。这样不仅能清热,而且可以利咽喉,预防传染病。
夏季,气候炎热,体内水分蒸发较多,加之易食生冷食物,胃肠功能较差,此时不仅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要少食油腻食物,可适当多吃些瘦肉、鱼类、豆制品、酸奶等高蛋白食物,还可多食新鲜蔬菜和瓜果。
秋季,气候干燥,也是瓜果旺季,宜食生津食品,可多给宝宝吃些梨,以防秋燥。还要注意饮食品种多样化,不要过多食用生冷的食物。
冬季,气候寒冷,膳食要有足够的热能,可多食些牛肉、羊肉等厚味食物。避免食用西瓜等寒冷食物,同时要多吃些绿叶蔬菜和柑橘等。
防止宝宝营养过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了。宝宝的大脑发育,还会威胁宝宝的身体健康。
营养过剩的宝宝,明显的表现为体形肥胖,这是因为宝宝能·量摄取超过消耗和生长发育的需要,体内剩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所造成的。而之所以会这样,喂养不合理是主要原因。例如,用过多、过浓的配方奶粉代替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不合理,养成宝宝不喜欢吃蔬菜,而喜爱高脂、高糖食物的偏好;喂养过于随意,未遵循定时定量、循序喂养的原则;家长为省事,降低看护难度,让宝宝缺乏足够的运动机会等。
那么,体重究竟是多少才算肥胖呢?
宝宝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超过40%为过度肥胖,爸爸妈妈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测量宝宝的体重是否正常。
出生后1~6个月:
体重(千克)=出生体重+月龄x0.6
出生后7~12个月:
体重(千克)=出生体重+月龄x0.5
出生后13~36个月:
体重(千克)=年龄x2+8
预防营养过剩,防治单纯性肥胖的主要方法是控制宝宝饮食并增加宝宝的运动量。控制饮食可以使吸收和消耗均衡,减少体内脂肪堆积;增加运动可以促皮下脂肪的消耗,使肥胖程度逐渐减轻,还能增强宝宝体质。需要注意的是,营养过剩的宝宝,因为体重增加,心肺的负担加重,体力较差,所以即使增加运动量,父母用婴儿奶瓶也要切忌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地控制宝宝的饮食,加强锻炼。
单纯性的肥胖主要是因为营养过剩,那么,瘦宝宝就肯定不用担心营养过剩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瘦宝宝的体形较为瘦弱,有些父母会为他们额外补充营养,以免因为营养不良、能·量不足而影响生理发育。然后,在补充营养时,一不注意,就会造成宝宝维生素、矿物质过剩,相比肥胖而言,这类型的“营养过剩”对宝宝的危害更大。例如,补钙过度易患低血压,并增加宝宝日后患心脏病的危险;补锌过度可造成中毒,同时,锌还会抑制铁的吸收和利用,造成宝宝缺铁性贫血;补充鱼肝油过度易导致维生素A、维生素D中毒,宝宝会出现厌食、表情淡漠、皮肤干燥等多种症状。
对于体形瘦弱的宝宝,如何预防营养过剩呢?
一方面,爸爸妈妈必须要知道婴儿奶瓶,体形瘦弱不一定是营养不良,爸爸妈妈如果想要改正宝宝的体形,需要做的是调整宝宝的饮食,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另一方面,除非有明显的缺乏,经医生确诊,才可为宝宝专门配备补充的营养素,若贸然为宝宝补充营养,非但不必要,还有可能对宝宝的健康造成威胁。
有的爸爸妈妈发现自己的宝宝比其他的同龄宝宝瘦小,心里焦急,就不断给宝宝增加营养因而引起肥胖。实际上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有各自的生长轨迹,只要孩子在正常范围内生长,生长速度正常,即是正常的孩子。
为预防宝宝的营养过剩所引起的肥胖,爸爸妈妈要定期给宝宝做检查,测量体重、身高,当发现体重增加过快时,爸爸妈妈应及时注意婴儿奶瓶,并要适当控制宝宝的饮食。此外,要从小培养宝宝热爱运动的天性,让孩子多爬行,保持活泼好动的天性,这样也能促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本阶段的喂养要点
10~12个月的宝宝,每天的营养绝大多数来源于辅食,而此时的宝宝,已经有了5~6颗乳牙,咀嚼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宝宝学会咀嚼食物、学会用牙龈磨碎食物的前提下,宝宝的辅可由原来每天2次增加到3次,可分别在10时、14时和18时进行。此时,要注意控制宝宝的进餐时间和进餐习惯,以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如进餐时间以20~30分钟为限,让宝宝坐在儿童餐椅上,和大人一同吃饭等。
鹿小小母婴用品在此期间,父母要注意宝宝的营养平衡,在制作辅食时,要考虑到均衡膳食,保证蛋白质和热量的供应,蔬菜和水果以及荤素的合理搭配,并密切关注宝宝有无偏食的倾向。由于此时宝宝的个体差异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在食物制作和进食量上需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父母切忌与其他宝宝进行比较,进而调整宝宝的饮食。
这一阶段的宝宝由于辅食次数和食量的增加,对母乳和配方奶类的需求量可以相应减少了。一般情况下,此阶段宝宝的食量是成人食量的1/3~112,角餐的辅食量可增加到半小碗左右,将母乳和配方奶类喂养作为补充即可。
父母在为这一阶段的宝宝用婴儿奶瓶制作辅食时,可以不必像之前一样,细、软、烂,但也不能过硬。只要切成丝或薄片即可,主食也可用一些稀饭、软面条,甚至可以在稀饭中加入肉末、鱼末、土豆、胡萝卜等。因为经过不断的咀嚼训练,此时的宝宝已经会用牙龈咀嚼并磨碎食物了,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食物,宝宝可能已经不喜欢太软的流食或半流食了。
9个月后是宝宝建立进餐规律的阶段,他们开始在餐桌上占有一席之地了。他们正式进入离乳期,规律的进食将会慢慢替代乳品的营养地位。经过几个月的辅食添加训练,宝宝耐受的食物范围扩大了,常见的食物已不在话下。虽然宝贝在餐桌上仍是个“小麻烦”,但这是让他们领会正常进食规律的一个重要过程。
鹿小小母婴用品如果辅食添加正常,9~12个月大的宝宝每天应保持饮奶300~500毫升,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很多父母担心宝宝的心脏、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不敢让宝宝品尝咸、酸、甜、油的食物,实际上,适当的味觉能够调动宝贝的食欲,甚至可让他们更快乐、更聪明。父母不妨以自己的口感作为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感到味道稍稍淡些,宝宝就可以耐受了。
文章编辑:鹿小小母婴
东莞市鹿小小母婴用品有限公司
www.deerbabygrow.com